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有什么含义?爵位封号和地位排序有关吗?》
————————转载
中国古代封爵的制度早在商朝就有了。爵的意思本来是一种用于祭祀的礼器,各方诸侯要经过天子的同意才能使用它来祭祀。后来它演变成了分封的一种象征。每一个朝代的封爵制度都或多或少有点区别的,比如周朝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秦朝二十等爵,汉朝加上王爵,三国时曹魏改九等爵,之后南北朝各一套,然后隋朝基本有了一个稳定的制度,一直到元朝都变化不大。明朝进行了皇族和外人的分流,而清朝同样也分流,而且整合了一部分勋官的封号,下面我会详细说。
同等爵位,理论上是平级的,但根据具体封号的不同,事实上也有贵贱之分。汉朝以后、隋朝之前的爵位封号,多为郡县名,具体尊卑和郡县的大小、人口、经济有关;而隋朝到明朝这一长段历史中的爵位封号,亲王和国公大多数是参考的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好坏和东周列国的大小有关;其余封号仍然是郡县名,其具体地位和郡县大小、经济有关。
春秋战国的诸侯国,来源是周朝的五等爵位,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周朝有两套系统,除了公、侯、伯、子、男这套列国诸侯的爵位系统序列以外,还有公、卿、大夫、士这个官员的等级序列。春秋战国的那些诸侯国,它们的国君就是对应五等爵位中的某一等,比如:商朝王室的贵族被封到宋国,爵位是公爵,所以宋国是公爵国,宋国的君主是公爵;姜子牙他们家被封到齐国,爵位是侯爵,所以齐国是侯爵国,齐国的国君是侯爵;郑国他们家出身不好,但护驾有功,封为伯爵,所以郑国是伯爵国(《郑伯克段于鄢》里的郑伯就是这么来的);像南方的越国、楚国、吴国、巴国等,中原人觉得他们是蛮夷,他们的爵位比较低,属于子爵国。这些诸侯君主,不管爵位高低,都不是官员,而是贵族、国君;相对的,公、卿、大夫、士这个体系评价的是官员的等级。比如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姬旦),就是这个体系里的“公”,是周朝中央政府的官员,而在五等爵位体系里他是侯爵,封在鲁国;地方诸侯国的官员就是“卿”这个级别的,大国比如晋国,有六卿,小国比如鲁国,有三卿,等等;往下的大夫和士,也是诸侯国的官员序列,也可能是卿下面的臣属。当时的情况还比较原始,爵位没有发展成熟,有时候官和爵并没有分家,因此在施行分封制的时候,才产生了这样两套系统平行的混乱。
春秋战国这些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