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心下惴惴。
更精密的侦测手段,植入电极、或者增强型扫描方式,研究机构里倒是有这条件,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在“旧时代”就已经投入使用。
但,就算动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人脑、意识、思维认知等领域的研究发挥太大作用。
研究手段太匮乏,不敷应用,差不多可以这样讲。
只不过……
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其实是有的,但在核战前的世界一直裹足不前,原因,
则是从“伦理”到“风险”的诸多掣肘。
人类意识、思维、智力方面的研究,乍一看十分高端,仔细想想,对旧时代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却并无切实的益处,因而,也很难放任研究者“恣意妄为”,冒着极大的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风险去行动。
说白了,要研究一个人如何思考,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究竟如何运作,五大基本功能之中,“认知功能”是最难触及的,传统手段几乎无法奏效。
这种研究,简直就仿佛面对一台运行中的电脑,妄图仅凭其寥寥无几的指示灯,硬件模块的拼插,与系统运行时的风扇噪声,搞明白其正运行的是什么程序,正在进行的计算,具体细节又是怎么样的。
根本就毫无希望,莫说观察,即便提供这系统的全套图纸,都简直是不可能。
脑的复杂度,远胜过今天任何一块集成电路,而即便是集成电路,包含几十亿、上百亿晶体管的芯片,哪怕图纸摆在眼前也一样是无从下手。
要观察、分析、理解这样的系统,说不得,只有采取一些“破坏性的”手段才可以。
这种想法,用不着真的说出口,坐在这些人对面的方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控制阿达民点了点头。
“只要对研究切实有益,就可以做,无须有其他顾虑。
不过,对刚才这位,”“我的姓氏是珀斯,”“珀斯的发言,本人持保留意见,仍然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要偏重于理论,诸位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务必明白,这是一个宽口径的研究方向,未必一定要基于人脑来进行。
本人希望知道的是,‘思考、研究、智力的发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抽象过程?
倘若不拘泥于人脑,这种过程,是否能够嵌入fsci系,或至少能够用人类的描述系统,进行原则上的完备阐述。”
提出需求,承诺支持,一场简短的研讨会,确定了研究的大方向。
至于具体怎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