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出一个可信的解释。
培养皿里,毫无意识,不知廉耻的肉块,肆意生长,某些样本很快越过了巅峰,细胞大量死亡,即便不是全灭也只能苟延残喘,但也有些样本,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不加限制的供给养分,方然甚至觉得,那些肉块会持续不断的分裂,生长,直到塞满整个实验机器,造成一场生化灾难。
但现实世界却不是这样,一段时间后,dna总是会放弃容器,真是匪夷所思。
特别是,考虑到dna的复制过程,难免出错,即便借助容器的繁衍而扩张自身的数量,本质上也是一种很有风险的事,结果,盖亚今天的生物,与远古时代的生物近乎完全不同,dna的传承也宣告失败,尽管它自身并没有意识到。
容器的死亡,对dna,多少肯定是有利的,否则,就不会在自然选择中幸存。
但这好处究竟是什么呢。
日复一日的观察,每天花些时间,应付实验室的模拟计算和数据,方然有时也会发一小会儿的楞,对着监控头下的培养皿若有所思。
线索,就在这些玻璃盘里,即便一开始还非常隐蔽:
种群演化,原本认为和永生并不相关的领域,现在,观察每一天的实验数据,注意到培养皿中细胞群落的数量,特别是代际更替的特性,对专业课的讲解,方然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代际更替,不论繁衍、还是复制,所有生物种类都要经历的一种过程;
dna消灭容器的动机,就潜藏其中。
生命的演化,是复杂的,一代代的染色体精确复制,和偶然出现的错误,一方面让生命具有了继承性,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压力导致的演化;这种过程,体现在亲代与子代的更替上,dna看似荒谬的行为也就有了很合理的解释。
选择的压力是什么呢:
环境,当然是,但在很多情况下,同类,一样也是。
培养皿里的组织样本,就是一个实例,哪怕有近乎无限的营养供应,作为整体的肉块,也不太可能始终得到予取予求的供给,在细胞不断增殖、接近填满空间时,染色体分析就揭示了一件事,这些细胞,成分正在起变化,旧的细胞正在加速凋亡,新细胞的占比在提升。
染色体复制,通过一些位点的观察,勉强可以区分亲代和子代,但并不容易。
然而细胞总体的数量,体积,却很容易观测,在充裕养分的支持下,培养皿中的细胞数量一开始会暴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