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继续忽悠 (第1/5页)
天煌贵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祯皇帝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是一个圣明的皇帝。
为了不让唐王世孙朱聿健去哭孝陵,崇祯皇帝不得不答应了朱聿建的要求——封国的丞相及太尉由大明朝廷朝廷指定。如果藩王有自己中意的人选,也要先经过大明朝廷或者说皇室的认可才可以正式上任。
至于以后其他置换封地的藩王,也一如唐王一系的例子,不会任由藩王自己决定丞相和太尉。
当然,除了这么一条之外,崇祯皇帝决还是遵守自己前番说过的话——国内一切事务,皆由藩王一言而决。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牙齿能当金子使,但是唐王世孙朱聿健可就是一边儿心里滴血一边儿骂娘了。
可以说,朱聿健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温体仁那王八蛋和崇祯小皇帝真是唱的一手好双簧,君臣两人如今算是把自己给逼入了死角了。
可以预见,只要今天的事儿传了出去,大明朝堂上下都会夸赞自己是个贤王。
然而在所有的藩王之中,自己算是臭了大街了。
自己今天说的话,可以说是给以后所有愿意置换封地的藩王们先挖了坑,到时候自己唐王一系除了抱紧大明本地朝廷的大腿,便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对于以后的藩王们来说,自己国中丞相和太尉的任命权被交了出去,心里肯定不爽。
而朝廷上则是可以大大的舒了一口气。只要控制好丞相和太尉,就不用担心以后藩国们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一如汉孝景皇帝时的七王之乱,之所以没有变成八王之乱甚至于九王之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淮南国和齐国的丞相、卫尉是心向长安的,在齐王和淮南王还没有发动叛乱之前,就已经先行一步控制了军队,否则还有的孝景皇帝头疼,甚至于大汉朝的历史会不会在景帝时就先拐个弯也未可知。
崇祯皇帝的心中正暗自高兴,盘算着该给温体仁什么赏赐——毕竟不能太明显,而且也不能急于一时,就在此时,小太监来报,英国公张惟贤已经入宫了。
等到崇祯皇帝见到张惟贤时,心中先是一惊。
老国公虽然精神尚可,但是已经很明显的比之以前经瘦了不少,也更见苍老了一些。
暗自心惊的崇祯皇帝也顾不得甚么皇帝的架子,径直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快行两步,搀住了英国公后问道:“爱卿怎地这般消瘦了?可是有甚么不舒服的?”
说完,便吩咐王承恩道:“快,传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