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向。
陈奋不禁愕然道:“原来使君召我等来,并无好意!”裴该得意地点点头:“不错,今日乃是鸿门宴!”——————————裴该早就想收拾这票坞堡主了,他可没打算跟陈奋等人和睦相处。
有句话叫做
“皇权不下乡”,那是古代中国社会因为统治成本和官吏人数的限制,所造成的无奈之举,一定程度上允许乡社自治——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古代社会,也确实无
“封建诸侯”之名,而有封建层级之实了。但中国古代终究与西方古代不同,中央政府相对强势——大部分时间段——对于地方自治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旦逾越出了一乡一里的范围,就必然会遭受打压。
前汉因此出现了不少的
“酷吏”,专注打压地方豪强,甚至不惜于流血漂橹。经过反复清洗,到其后期,起码在精神层面已经大一统了,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外,并不存在
“知道地主不知道官吏,知道官吏不知道皇帝”,或者
“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情况。只是地方势力也会反弹,新起的儒学思潮与宗族势力相结合,很快就产生出了
“经学世家”这一毒瘤,就此酿成了长期的动乱和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对秦汉第一帝国的反动,在开历史的倒车。
而且在乱世之中,非世家的地方小势力也重新膨胀,利用政府权威衰退甚至是退出的机会,在中原各地建造起了大大小小的坞堡。
这些坞堡,可以说就是一个个微型的割据政权,在无形中也把晋朝在中原残存的势力割裂得七零八碎,再无法凝聚力量以对抗胡汉国也即前赵,以及其后的后赵政权如飓风般的侵攻之势。
固然祖逖北伐的时候,很多坞堡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甚至于受其领导,出兵出粮为他卖命,但这与其说是坞堡主们心向故晋,还不如说是祖士稚个人魅力的号召,而与其说是他个人魅力所致,还不如说是因情因势,不得不为之举。
因为当时无论刘氏还是石氏,都在忙着稳固黄河以北的土地,河南地区处于半真空状态,祖逖恰在此时强势进入,才使得那些坞堡主们不得不暂时性地俯首帖耳。
史书上记载,当祖逖杀到河南之后,
“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彼等若真是有戎晋之别、思晋之念,又怎么会先任子质胡,继而长期维持两属的局面呢?
祖逖不能及时吞并、消灭这些坞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