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第3/5页)
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污纳垢;我不信这里只有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我不信熟读圣人书的诸官可以泯灭良知;我不信他们心中只有孔方,而没有大义……
“所以我来了。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即使如今不能盖棺论定,百年之后还有史书,还有无数后来之人,是时定然能见分晓,而我薛庭儴问心无愧!”
其实最起初,薛庭儴本不是这么打算的,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打算以提高商税作为契机,经过种种布局,而后切入清丈土地之事。
一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温水煮青蛙。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底线,只要不越过那道底线,完全可以慢慢操作。
可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是因为渐渐有未泯灭良知的官员站了出来,是因为这些越来越多站出的官员让他知道,大昌还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大抵基于那个梦的原因,一直以来薛庭儴对诸官都是失望的,这些官员没有作为一个官应有的品质。他们无利不起早,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不问对错,身为官员不知民生疾苦,只为自己谋求私利。
所以他在面对与这些人博弈之时,惯是阴谋,而不喜用阳谋。
是力所不逮,也是因迂回为之更为便宜。
可这次他不想这么干了,他想堂堂正正的站出来,看一看。看看这朝堂上还有多少官员有药可救,而这天下人之中,又有多少心怀天下之人。
而这一句‘我不信’,述尽了薛庭儴心中挤压了许久种种。也许打从他连着几夜伏案奋笔疾书,他已经完全变了,不过谁又知道呢?
也许真如他所言,还待若干年后,史书自有公论。
*
这道《醒世疏》就像一道龙卷风,席卷了个整个大昌。
从北到南,从朝堂到民间,到士林,无数人都在议论着。
唾骂其妖言惑众者无数,骂其哗众取宠也不少,这世上骂人骂得最好的,便是这群读书人。口诛笔伐,一时间各地都充斥着唾骂,甚至不少士子写时文痛斥。
可与此同时,薛庭儴也迎来了无数人附庸。
诚如他所言,他不信那些人只有孔方,而没有大义。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或许性格上有各种不讨喜,甚至私德有亏,甚至也曾做过许多错误的事,可同时他们心底也有良知未被泯灭。
就如同那星星之火,只要给其一个引子,便足以燎原
前朝之亡,历历在目,难道真要到了那一日,才知道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