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元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代鄂州城市布局初探
自魏晋以来,鄂州城即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城镇之一,宋时鄂州,明清以降皆称武昌,地当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老城区一带。]历经发展,至宋代成为长江中游的最大城市,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文试图从城市内部平面布局的角度探讨宋代鄂州城的发展变迁,在对鄂州城市布局进行复原的基础上,分析其所体现出的特点,考察其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心理诸因素的关系,为宋代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一个实证性的个案。
一、城池规模与城门布局
从三国到宋元,鄂州城的营建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总的趋势是城池规模逐渐增大,自西向东扩展。
第一个时期,“吴孙权赤乌二年修筑旧垒,谓之夏口城。”(明)薛刚纂修,吴廷举续修:《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以下简作“湖广图经志书”)卷一《本司志•城池》,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嘉靖元年刻本影印。]夏口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雍正《湖广通志》卷七七《古迹志•武昌府•江夏县》,雍正十一年刻本。]城池“周围一十二里,高二丈一尺。后又因州治后山增筑左右,为重城,设二门,东曰囗州门,西曰碧澜门。宋、齐、梁、陈皆因之”。《湖广图经志书》卷一《本司志•城池》。]唐宝历中,牛僧孺“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鄂岳蕲黄观察等使。江夏城风土散恶,难立垣墉,每年加板筑,赋菁茆以覆之。吏缘为奸,蠹弊绵岁。僧孺至,计茆苫板筑之费,岁十余万,即赋之以砖,以当苫筑之价。凡五年,墉皆甃葺,蠹弊永除。”《旧唐书》卷一七二《牛僧孺传》,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年版,第4470页。]牛僧孺筑城提高了城墙质量,但城池的规模没有大的变化。
第二个时期是宋朝,鄂州城得到较大规模的扩建。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知州李尧俞增修城池,此后的鄂州城是原夏口城的两倍,“周围二十四里,高二丈一尺,门有三,东曰清远,南曰望泽,西曰平湖。元因之。”《湖广图经志书》卷一《本司志•城池》。]限于地形,城池扩建向东,孙吴时的夏口城变为城内西头的子城。
除了清远、望泽、平湖三门之外,见于宋人记载的鄂州城门还有竹簰门、武昌门、汉阳门。
竹簰门:《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景物》“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