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从幼教教材开始 (第5/6页)
火中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他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全力以赴的吸收着这些新知识。
一个小时候,他终于学完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幼教班一学年上册教材《科学》的第一章第一小节。
这节课里讲述了物理、天文、化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脱胎自五百年前谢尔盖留下的少儿培养体系。
陈锋开始琢磨,能不能把里面的基础理论提炼出来,等回去之后拿去革新时代。
但很快他就认识到这件事不太可行。
知识体系的颠覆太猛烈,年代跨度太遥远。
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举个例子。
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唐朝,跑去和工部匠人说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距离太阳一亿五千万公里。
别人能听懂?会信吗?
姑且就当信了吧,但这能让唐朝人多种出一粒米吗?
不能。
又或者一个现代人去到牛顿的面前,告诉牛顿光有波粒二象性,电子测不准,你看牛顿烧不烧死你?
他又试着去简单扫描了一下小学及初中教材里的内容梗概。
虽然还是看不懂,但他能明白这些教材落脚的方向。
既包括理论知识的深入,又包括实践运用的过程。
可惜还是用不了。
继续以唐朝为例。
一个掌握了全套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的现代人,回到唐朝,让他去做一个芯片出来?
来,你先做个高炉烧个石英看看。
说不定就得到单晶硅了呢?
扯淡呢吧!
但陈锋并不绝望。
虽然要绕些弯路,但他可以选择先学会这些超纲的知识,拿到学位,然后再去学“造纸术”,这样他回了“唐代”,就能用得出来。
在时代的浪潮下,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环节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有机动态整体变化。
可以把人类的科技水平视为一个整体的生物。
生物进化里不可能出现一只三叶虫嗖的长出条属于人的手,再给你打个响指。
从远古节肢动物到人类,必然经历了无数细微的突变,每一个突变的诞生都要建立在之前已经打好的基础上。
即使在现代科学下,可能做到把人的手指接驳到蜥蜴身上,但这根指头依然会迅速腐烂脱落。
除非能先通过人工干预让这只蜥蜴拥有人类一样的体液、细胞等等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