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工业双核 (第2/3页)
遗忘之枫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有着大量的凑合痕迹——用黄土殿瓦片垒出来,接着保洁用鼓风机的热处理炉插着刘贺连进口的热电偶温度计,然后输出完成退火的灰口铁壳;工人们用钢模合力敲打,在铁壳上弄出刻槽,完成所谓的“预制破片”步骤;接着,一排排空空如也的手榴弹被丢上厨房烘焙称,用颜色鲜艳的塑料漏斗往里边灌入规定克数的战斗部,完成压实紧固;最终,从电动流水线上掉入一个个大箩筐里,等着被人装上引信和保险……
这电还是从食堂接的动力电……还好建筑物有附带有变压站,用电冗余比较足……不过,看到一筐筐的布鞋、地毯和小玩意儿丢进回收光圈,变成结算系统里高昂的资金数字;一篮篮手榴弹和复装弹药被装上大车,输送给前方的部队,变成肉眼可见的战斗力之时,他选择了闭嘴。
算了,干什么不是干革命呐。
刘贺连随即认命,带着后勤专门委员会的几位继续布置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并且尝试更新一些手工艺品样式,赚取更多的附加价值;和极端绿皮的兵工厂同志一起,尝试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在不降低战斗力的情况下,让各种军工产品更加便于生产,降低成本。
等到7月份的时候,他居然惊讶地发现,在他运来的设备投入生产,这样持续的累计之下,八路这种作坊式的,粗陋小工厂,居然有了逼近此时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一半之生产能力——每天,能够生产一百多公斤的猛能材和更多的周氏能材,两千多枚手榴弹,两万多发的子弹,同时复装差不多两倍的子弹!
虽说发射药、雷管和火帽什么的玩意儿还需要进口,而且这个产量放到欧洲随便哪个国家都能被笑掉大牙,但这在此时的关内——这已经算是第一梯队的产能了。
相比土造风十足的延州,惠农这边则显得正规不少。
在37年食堂落地不久之后,八路军已经在惠农开始兴建自己的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投资修建了第一个铁矿、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炼焦炉,并且开始烧制可以搭建高炉的耐火砖。根据小刘同志的指引,在惠农区,r4军团的探索队顺利发现了从焦煤到动力煤,从电石到萤石,乃至磁铁矿的存在,这些矿产,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从和硕特旗到惠农这一片狭窄地域里,且临近黄河:这等于说解决了黑色工业所急需的水资源——这在西北地区办工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参考了黑色冶金研究所60年代版《从10万吨到30万吨级别钢铁联合工厂设计手册》之后,中央取了最小的5万吨产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