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顽强的女人们 (第2/4页)
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她游山玩水够了,脾气顺过来,就回北平,或者回应天,反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刘淳如是想到,可他哪里知道,徐妙锦可没有心思游山玩水,她正在充当老师,教导几个妇人识字!
除了张嫂子之外,还有两个,一个姓牛,人称牛大妈,另一个叫韩二姐,是个十八岁的大姑娘。
这三个人,乖乖趴在桌子上,拿着炭笔,一笔一划在写字。
其中进展最快的是张嫂子,她不但学认字,还在学算术,不光有加减法,还有九九歌……很难想象,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妇人,能学得那么快!
连徐妙锦都感到吃惊……张嫂子只是淡淡一笑,过去她认识了一两百个字,全是采买的时候,让账房帮着写单子,然后她照着单子上的字,用树枝在地上描……后来刘淳知道识字不多,用不了毛笔,就让用炭笔写字。
不管多累,张嫂子都要抽出一个时辰,拿炭笔在木板上反复练习,努力记忆。
如今有徐妙锦的教导,有桌子,有纸笔,真的是太幸福了!
相比之下,牛大妈比张嫂子还大了几岁,也更笨拙,但她却最为坚持,一遍一遍,反复练习,那么一大把年纪,夜里只睡两个时辰。每天除了认字之外,收拾屋子,做饭,所有的活儿,全都包了。
她做包子更是一绝,就连王府的厨师都未必有她做得好。
至于韩二姐,她年纪最小,灵性十足,虽然起步晚,但大有追上张嫂子的势头。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不光是识字算术,还央求徐妙锦教她背《三字经》和《百家姓》。
徐妙锦闲着没事,就答应了。
哪知道韩二姐居然激动地跪在地上,拜谢姑娘的大恩大德!
徐妙锦越发好奇,一个村姑,想学这些干什么,莫非要考秀才?
徐妙锦不好直接问,张嫂子抽空把缘由讲了,“徐姑娘啊,你是不知道,二姐命苦啊!”
“哦?是怎么回事?”
“二姐的爹妈是个势利眼!五年前,村上有个小后生,人长得好,脾气也好,两家要结亲,二姐的妈愣是逼着人家拿十两银子的彩礼,人家拿不出,亲事就黄了。”
徐妙锦眉头紧锁,十两银子,不多啊!
家里头随便吃一顿,怕是不止十两了。
他们一顿饭钱,就拆散了一对鸳鸯,这样的爹妈,真是够无语的。
“可谁想得到,自此之后,那个后生发奋苦读,愣是考上了秀才。门槛一下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