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两人递上来的折子里都写得明白,全亏安郡王妃用药得当,又有极好的护理法子,这才能救下一个孩子。于是功劳归郡王妃,这两位顶多赚个苦劳。
对李太医来说,能有个苦劳已经很好了。就是没有功劳,只要别把小公子的死怪在他头上,他也心满意足。只是这么一折腾,大公子的病虽然是熬过去了,但身子必然有所损耗,恐怕还不如从前,他也在考虑是继续在成亲王府伺候,还是找个借口离开。
然而他是个没有靠山的人,否则也不会被人塞到成亲王府那种地方了:没有实权却有两个病秧子,伺候好了不会有什么大好处,伺候不好就是罪。眼下他就是想离开成亲王府换个差事,也找不到人走门路,想来想去,还是巴一下郡王妃吧,因此在奏折之中,简直说的全是桃华的好话。
当然他这也不算说谎,因为郑院使的奏折之中也是这般说的:成亲王长子之所以能活下来,与他年纪略长,身体总算稍好一点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桃华的护理和医治,否则便有十个孩子,这次也都得一锅端了。
成亲王幼子刚死的时候,皇后示意人传话出去,整个京城都在议论安郡王妃的医术是不是真那么神,眼看着这又是一个没救下来的。虽说种痘之术实在是奇思妙想,然而大家也都看见了,其实种痘的过程并不麻烦,一个郎中经过训练就能干,似乎也不是那么神乎其神嘛。
可是等到成亲王长子几度传出病危最终又被救回来之后,这舆论风向就又变了。人人又都说郡王妃就是郡王妃,药王菩萨转世不是吹的,硬是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
这虚劳的症候可不是什么小病,是个行过医的就知道不好治,更何况成亲王两个儿子体弱那是人尽皆知的,这样的孩子得了虚劳,竟然能救活一个,不是神乎其技是啥?
于是皇后才高兴了没几天呢,就又生闷气去了。
心腹宫人只能暗暗叹息。也幸好郡王妃不是个爱张扬的,如今又怀着身孕,孩子甫一好转她就回郡王府养胎去了。否则若是在外头频繁露面博取赞扬,还不得把皇后气坏了?
说起来皇后如今的脾气也是越发的怪了,专为些不要紧的事生气。以前太后说她几句她还能听得进去,如今太后精神不济说得少了,她的脾气也就越发的左性了。连心腹宫人都觉得,如今实在没必要非跟安郡王妃过不去,偏皇后不听。
“娘娘,还是把小皇子先要到中宫来要紧。安郡王妃实在碍不着娘娘什么的。”如今大概也只有这句话是皇后能听得进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