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牧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啥事缺银子,只能开捐,我就托六房的叔伯去问县太爷我能不能捐,他说能,只要有银子就行。”
“就这么捐上了?”
“没这么简单,当时要捐的不光我一个,还有两个冷籍。本地的士绅,尤其县学、府学的那些个生员跑衙门去跟县太爷理论,不光声称冷籍补得捐考,还说啥子捐纳不是正途,说啥子捐纳误国误民。”
杜三乐了,忍不住笑道:“县太爷的乌纱帽就是花银子捐来的,他们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是啊,县太爷被他们气得七窍生烟,不但一锤定音允许冷籍捐考,还让皂班衙役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们捐上了,那个县太爷却被革了职。”
“就因为这事?”杜三惊问道。
“嗯,”韩秀峰挪了挪屁股,苦笑道:“那些个被县太爷赶出县衙的生员不服气,先是告到府衙,见府台迟迟没给他们个说法又闹到了道署,道台不想得罪全川东道的生员,就找了个由头上呈制台衙门把那个县太爷给革了。”
杜三咋也没想到一个县太爷就因为这点事掉了乌纱帽,忍不住骂道:“那帮秀才也太无法无天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让人家是读书人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算个锤子!”
“大哥,这话在我跟前说说没事,千万不要在别人跟前说。现而今当权的全是文官,镇台见着道台都得恭恭敬敬,见着制台都得跪拜,都得自称卑职,你可不能得罪他们。”
“这是自然。”
……
与此同时,下午抵达蔺市驿的周知县,正在驿站上房里写知会地方官员的公文。一路之上不晓得写了多少次,格式和内容早熟记于心,抬头都不用改,只需要改一下落款。
刘三捧着蜡烛,小心翼翼地说:“老爷,二爷从这儿走前托码头上的脚夫留了个口信,丁二以为那脚夫是个骗子没让靠近,我刚才去码头上察看才晓得有这事。”
“什么口信?”
“二爷说姓韩的晓得我们发现了他的行踪,生怕被我们追上,跑得比兔子都快。为了逃命,连命都不要了,竟敢夜里行船,大前天他们是深更半夜到这儿的。要不是重庆府衙兵房经承的书信,驿丁都不会让他们进来。”
周知县放下笔,紧锁着眉头问:“他怎么晓得的?”
“开始应该是猜到的,不过现在肯定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