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论文(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2/5页)
大熊不是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们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的目的也不是肯定,而是否定,找茬,找错。
甚至一些原本没有大问题但是不太严谨的研究成果,经过他们的轮番攻击,几乎依然能够让研究者名誉扫地甚至背负上学术不端的帽子。
科研,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水分。
科研,攻关的费用一点都不便宜。
沈光林从来都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就读的是世界顶尖名校,老师的目标却也不是获得学术成就,而是像狗仔卓伟一样,靠学术“讹诈”维持生计。
来到京城大学之后,在帮助老师们翻译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沈光林找到了往日那种熟悉的感觉。
虽然只是一篇小小的论文,但是经过沈老师的审读,找出谬误不要太简单,经过他的妙笔生花之手,论文最后得以发表,也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之事。
毕竟,无论如何,虽然只有50块,也是有钱拿的嘛。
沈光林的论文是用英语书写的。
在以前,在mit,在老板手下,沈光林就是一个纯粹的论文书写工具人,天天闷着头写论文,早就已经形成习惯直接用英语写论文了,真的要他去写中文论文反而不会写,还是英语更简单一些。
因此,沈光林的前三篇论文和正在写的第四篇用的都是英语直接书写的,让他写中文反而是在为难他。
先写英语论文,再翻译成中文发表,这是后世一些科研大牛们的骚操作。
而且他们通常先是去投递国外期刊,要是不被看中,转手再投递给国内的期刊,废物再利用嘛。
到了再后来,国内的期刊们也学聪明了,开始不收录这样的文章了,反而公开打起了招牌,一篇论文卖多少钱,给钱了才会帮你刊发。
这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至于论文有没有学术价值,这个谁管?
能让你顺利毕业,评职称,能获奖不就成了。
沈光林的论文写的正嗨,一位老师进来了。
这位老师姓王,叫做王明明,就是那位连标题都没有翻译的论文的原作者。
王老师曾经也是一位运动健将,深谙各种斗争技巧,但是在学术这一块确实还是薄弱一些。
不过,他政治嗅觉比较敏锐,很早就发现了学术界的风向变化,因此积极包装自己,从此不再谈论“革命为纲”“两个凡是”,而是扛起了研究学术的大旗,准备做一个职业学者了。
在沈老师这里,只要肯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