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六条 (第3/4页)
丰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会分配的。”
郑建国发现这位姐姐听了进去,顿时是松了口气,他是生怕这姐姐听不明白来和他胡搅蛮缠:“我感觉与其冒着读上四年后,再回来当社员的风险。
倒不如,现在就回来趁着劳作时学习等待考工现实,这就是我的想法。”
“可是咱们村的那些知青们——你的学习能比得过她们?”
由于余泉地区所在齐省的工业基础不错,这就导致了每年各行各业中都会招收大批的工人,填充到岗位上去。
这会儿的郑冬花已经是被郑建国说服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这个年龄也已经脱离了幻想的阶段,知道从学校里分配工作这种脱胎换骨般的好事,是不可能落在毫无根基的社员身上。
而如果真的要四年后回来当社员,倒不如趁着现在回来,只是郑冬花依旧皱起了眉:“我记得你的学习,只能算是一般吧?”
“那是以前——”
郑建国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他从小到大的学习还真是一般,不冒尖不落后,小学初中高中里面都是不起眼的那部分,一瓶子不满半瓶乱晃的代表。
而这也是郑富贵让他上学的原因,否则如果真像发小大嘎子那样,学习倒数还不听话,怕是早就回来挣工分了:“四姐,你认为咱们村的知青,有几个学习是一般的?”
“呃——”
郑冬花被问住了,在她这个高小文化毕业的眼里,知青们再怎么来说也是高学历人士,属于大知识分子级别的。
可现在三里堡大队知青点的知青们,那都是招工没招回去,考工也没考回去,家里也没班可接,病困回城又办不了,公社里也没选上才剩下的。
现在看来剩下的这些知青,怎么是也没办法划归到一般里面,想起隔壁大队里的那位知青要不是属于典型,那知青点可就没人了。
不过这话也只能姐弟俩私下里说说,郑冬花左右前后看了下发现没有旁人,回过头后满脸小心:“你这话可别给旁人说,队里记分的开拖拉机的,还帮大队干部管着咱们的口粮——别得罪他们。”
“好的,四姐。”
郑建国飞快的开口应了,老支书是很有办法的人,原来大队里的刺儿头二流子,是习惯在出工时磨洋工不出力。
而小队干部们又都是同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愿意扯破脸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在这些知青们来了后,老支书就让知青们帮忙记了工分,美其名曰让知青们发挥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