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势 (第4/6页)
摇摇-欲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近进学,而不需要到应天府等待授官。
而其他院校,也将按照其主要职能,转移到全国各地。
而且,所有大学都不建设在城市之中,而是在距离城市五十公里左右的水源方便之处建校,减轻城市负担,形成独立的教育基地。
除非与城市职能相关的专业,一律不允许建设在大城市之中。
而化工专业,这是大明目前最具优势,而且还是其他人看着也学不会的专业,所以这门专业依旧需要保密,并且不对外宣传。
一个化学专业,一个材料专业,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积累,即便是将化学原料卖给你,也不知道其中的成分。
这不像其他机械专业,大明即使保密,卖出了产品,其他人也能仿制。
所以对这两门学科,保密程度也是最高的。
迁出繁华的应天府,转移到偏远地方的小镇,对许多学子来说,是不乐意的。
但是,所有的大学都要迁出城市,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在朝廷的强力压制下,所有人都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就连朱见深也不理解,为何要把帝国的未来栋梁之才,一个个安排到小镇上接受教育,而不是放在城市中。
朱瞻基的解释是,在小镇接受教育,可以防止学生腐化,还能降低城市的负担。
这样的解释也让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要知道现在青楼鸡寨都还是合法产业,应天府的秦淮河,可都是这样的学子最喜欢去的场所,引发的争风吃醋现象层出不穷。
而,应天府也做出了一个例子,迁出了几十所大学,就减少了数十万人,应天府城市规模已经大的惊人,现在腾出来的位置,也让城市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这一举动却受到了三教的推崇,特别是儒教,以往的儒家传承,可都是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而不是在城市中。
在小地方教学,能让学生专心就读,免受各种诱惑。
汉王朱见注与汉王府另四个有实证犯错的郡王被押解到京,就被朱瞻基责令幽禁在应天府王府,其职司皆由其子继承。
其他人都还好说,但是朱见注比朱见深还要年轻几岁,今年才二十六岁,他的儿子今年才七岁。
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掌管偌大的汉王府,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其大权都被朱瞻基新任命的王府长史于克定控制。
于克定是于谦幼子,其人作风与于谦一样,油盐不进,强硬无比,有他在西洲,汉王府什么事都会受到朝廷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