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鸽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应秋摇头笑道:“鄙人才情不足,作诗填词向来只作半阕,怎么担得起这般重任。不过,为今夜的曲子倒是值得赋诗一首……”
徐应秋话才说到一半,鸨母就朝身边人使眼色,青楼楚馆向来是才子流连风月的场所,除却酒食脂粉,笔墨纸砚也是常备着的,立马就有人将笔墨纸砚呈了上来。
琴台边的顾九娘弹罢一曲,手掌不舍地抚过琴身,方才入神的弹奏令她仿佛回到了芳华正茂的年纪,可这时看到自己发皱且能看到淡淡青紫脉络的手背,便清醒过来,她抬头扫过楼阁里各处屏风后隐约的人影,心情不免十分忐忑,她是头回弹这曲子,虽说弹得还算完整,却不一定能叫人满意。
这时一名小厮从李蝉那桌边来到琴台前,说道:“娘子可愿移步一叙,这是我家主人赠您的诗。”说着把一张竹宣交给顾九娘。
顾九娘昔年在教坊司尚有名气时,也曾被风月场里猎艳的文人墨客赠诗,混迹风月场的才子里,其实没几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但若能得到一首好诗,传出去是比银钱赏赐更有面子的事,她恍惚间又回想起往昔,紧接着目光落在竹宣上,见到“仲春观小鱼龙会闻顾九娘弹琴”的诗名,眼睛一扫,又跳至落款处,见到了徐应秋的名字,眼底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再看读那首诗,语气便有些颤抖。
“琵琶声动酒杯停,辞却弦端绕凤楹。红袖至今……伤别鹤,绿腰依旧误传名……”
世间琵琶曲里,颇具名气的有数十首,而名曲之中最有分量的两首曲子,除了薛简羞走神蓬乐师的《别鹤》外,便是《绿腰》了。
《绿腰》乃先朝宫廷大曲,先皇爱其悦耳动听,又嫌其繁冗,便命乐师摘录其中精要之处,再精简编成一曲,名为《录要》。
然而这曲的名字在市井因误传,却变成了《绿腰》。
兴许因为“绿腰”比起“录要”少了三分呆板,又多出了三分引人遐思的旖旎清丽,于是时人竟大都不知录要,而只知绿腰了。
徐应秋此诗中直接将今夜的曲子与《绿腰》《别鹤》两大名曲相比,顾九娘下意识想说一句“怎么当得起”。
却又觉得这曲子的确不输于人,话到嘴边却变成了鼻子一酸,咬住下唇,抿嘴抬袖拭了拭眼角,最终只说了句:
“谢徐郎。”
……
聂尔与那象雄人穿过人群,来到七弯巷的环采阁前,环采阁也是青楼,不过规模没红袖招气派,自然,也比红袖招幽静隐秘得多,入口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