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无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睐,评论界也是赞誉声不断,好评如潮。随着电影热映,各地的报纸都纷纷发表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好评。
钟惦非认为:“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显得宏大而不矫饰,深沉而不哀伤。为什么大家看了这部影片都掉了眼泪,都很激动?因为它使我们从银幕上听到了人民的声音,从秋霞的身上感到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作家白桦表示:“苏振声同志在今年影片生产的某些虚假风中拍摄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正视严酷生活的佳作,使我们又一次为他的才华和激情赞叹不已。影片正是以现实主义的力量,使我们与主人公同悲同哭。它使我们如投激流,荡涤着自己的心灵,更加懂得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电影评论家梅朵写道:“看了影片之后,确实感到很振奋。影片把人们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没有回避,没有粉饰,而是常常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与近几年拍摄的其他影片相比较,从题材、深度到手法,都有新的突破与新的成就。”
当然,对《妈妈再爱我一次》持批判态度的也有,有些批判十分严厉,甚至是在扣政治帽子。批判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认为影片格调低沉,不够阳光,不够积极向上;另外一个就是认为电影的思想倾向存在问题。
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的权威刊物《文艺报》是支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但在看到对电影也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就决定为《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展集中讨论,弄清是非。《文艺报》从1979年7月出版的第七期开始,专门开辟“讨论会”专栏。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千上门的信件向雪片一样飞往编辑部。参加讨论的作者中有大、中学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青年学生、干部、工人、农民……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在这场讨论中各抒己见。
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前,潘红原本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新演员,出演过几部没有什么影响的电影。不过随着电影上映,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红透了大江南,成为无数男性的梦中情人,成为无数婆婆心中媳妇的最佳人选。
潘红现在简直不敢出门,她和米佳山骑自行车进城,被影迷认出来了,有人高喊一声“那是秋霞”,于是,有一群人骑着车跟在后面追,嘴里高喊:“秋霞!秋霞!”潘红戴着口罩去买小笼包,等师傅一掀开笼屉盖子,一股蒸气迎面扑来,潘红只好摘下口罩。旁边的顾客瞅了她一眼,立刻大叫“哎呀!这是秋霞”,于是,围观的影迷从四面八方瞬间聚拢过来,把春熙路都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