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不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倒是许贞和言瞻、王安他们,也因着顶头上司的升迁,得到了一定的擢升。
许贞借机直接谋了个外放,去了宿州做同知,也算是远离朝堂纷争,抽身于外了。
而和他们同年的言瞻和王安,言瞻出身寒门,不敢掺和进皇储之争,便也谋了个外放,去了更远的台州。
王安本也想和许贞言瞻一样谋个外放的差事的,可奈何王安出身大族,对于王安何去何从,王氏族内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王氏虽是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实力雄厚,但也只限于齐鲁之地,若是出了齐鲁,那就不一样了。
王氏一族中有不少入仕为官的,但现如今还在东京的却只有王安和他的一位族叔。
如今王安考了状元,在翰林院里头也颇受赏识,自然要帮家族出力。
而且王安的那位族叔,也不过只是在鸿胪寺里头做个正五品的少卿,若论官阶的话,只和徐章相当,不过手中却握有实权,说话还是挺有分量的。
而且鸿胪寺少卿和徐章的兵部员外郎可完全不同,差距就像是殿试的一甲和寻常二甲之间的区别。
不,员外郎连二甲也算不上,顶天了算个三甲,就是个闲差。
最后王安还是太常寺里头谋了个寺丞的缺,管着祭祀之类的差事。
如今钱大学士做了副相,翰林院之中那些和钱大学士关系不错的官员也纷纷得了提拔。
不论是想要继续呆在翰林院的,还是去其他的各部衙门的,直接全部擢升提拔自然不可能,但放到某些官阶不高,但作用却极大的位置还是可以的。
日后再另行提拔擢升,也不是什么事儿。
还没到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因着此事,朝廷各司各衙却都经历了一次不小的人员变动。
时间越往后推移,朝堂的局势也越来越微妙。
入冬的时候,官家不甚得了一场小病,这下可把满朝文武都给吓了一大跳,生怕官家就这么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官家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也不如从前了,可储君之位却依旧空悬,朝堂之中,文武百官们的心思也逐愈发浮动。
如果说之前倒向兖王和邕王二人的还都是些品阶不高的小官。
可嘉佑帝这一病,却生生把此事往前推了一大步,不少担任要职的官员也开始提前站队了。
朝堂之中,催促嘉佑帝早立储君的呼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已经有不少朝臣开始光明正大的倒向呼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