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这一沉默,就是好几天……赵佶偶尔会登高眺望,宽敞的开封街道上,时常有士兵通过,一队又一队,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巴蜀的,有荆湖的,有两浙,有岭……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还有国际友人!
没错,是一群来自倭国的武士。
这就很令人迷惑了,怎么倭国也掺和进来?
还真是如此,金人席卷高丽之后,除了像白寿翰、妙清之流,逃到了大宋,还有一些人退到了南方。令人意外的是倭国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出动了一支兵马,支持高丽抗金斗争。
他们还派出了一支八十人的队伍,乘坐船只,漂洋过海,来到了大宋,声称协助抗金……面对又矮又少的倭国援军……大宋上下并没有什么蔑视,相反,在邸报上,盛赞倭国义举。
德不孤,必有邻!
政事堂亲自授予一杆义之所在的大旗给倭国。
消息传到了赵桓耳朵里,这位赵官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认下了。
他思前想后,干脆下了一道旨意,在御营之外,成立一支国际纵队,到目前为止,这支国际纵队共有五百五十余人。
其中倭国八十人,高丽三百余人,占城二十八人,大理五十人,剩下就是一些辽国遗民,吐蕃,乃至海外的商贾,甚至还有三个从西域来的商人,他们自称是于阗后裔。
就这样一支连沟通都困难的兵马,被列入了大宋的战斗序列,成为跟御营平起平坐的存在。
赵桓更是亲自来到了这一支国际纵队视察,询问将士的困难之处,安排专人,替他们排忧解难。
赵桓这么干,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点人马又能干什么呢?
或许的确干不了什么,但也有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且不只是和金国的战斗,毕竟宋金之间,早晚会分出个胜负的,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是大宋,这一点赵桓毫不怀疑。
而胜利之后呢?
或许这些人就会有用武之地了。
赵桓返回御帐,刚刚坐下就见曲端匆匆而来。
“官家,完颜挞懒率领着两个万户,进驻相州了。”
此话一出,赵桓立刻神色凛然。
来了!
到底还是来了!
赵桓立刻下令,要求所有文武,悉数前来议事。
大家伙在赶来的路上,已经了解了情况,每个人的神色都十分紧张。
其实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