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一章 中国路线 (第2/3页)
安溪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初期的不适应后,立即就恢复冷静,于是连忙打断庄建业的絮叨,拍了拍身边的无人机,却又是一阵尴尬,因为眼前无人机的名字很复杂,薛卫东竟然没记住。
庄建业很有眼力的提醒:“plus,ty—2plus。”
“对,普拉斯……呵呵,名字很特别,不过很有跟国际接轨的潜质,就如同你们采用的超临界机翼一样,这还是我在国内第一次见到,看得出来你们在国外弄到不少资料,就是不知道你们走的是美国路线还是欧洲路线?”
超临界机翼是一种六十年代盛行于欧美的一种先进的机翼翼型,众所周知,飞机表面的各处压强都不一样,空气在飞机表面的声速也不一样,导致气流在这些地方的流速也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气流在飞机表面各处的马赫数并不是一个固定值。
这就好比游泳,头部和上手遇到的阻力必然是不同,飞机表面的马赫数也是一个道理。
有些地方气流加速,压强变小,声速也随之变小,这个地方的马赫数就变得比较高,反之,马赫数就会比较低。
在飞机不断加速过程中,这些点的马赫数会一起不断提升,其中马赫数最大的一个点,马赫数达到一个临界值,这便是所谓的临界马赫数。
也就是说飞机整体没有超过音速,飞机表面就已经有些点超过了音速。
这个时候飞机表面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激波阻力的东西,从而消耗飞机的动力,影响飞机的速度和续航能力。
而超临界机翼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对不同的机翼翼型的风洞试验发现,飞机机翼率先超过音速的部分通常是机翼上表面那个有弧度的表面。
这个地方气流被加速的非常快,压强也比较小,声速也比较小,这个地方的马赫数之最大的,因此他们便提出一种没有一般翼型那种明显弧度,让速度和压强分布更加均匀。
头部和尾部也做了相应调整,头部更加平滑,尾部更加尖锐不说,下沿还有个凹进去的部位,如此设计的目的无外乎一个,就是让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气流压强都变得更加均匀。
如此,超临界机翼便可在不超过音速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速度,有了速度,经济性自然就会很好,相应的就会减轻飞机的结构总量,从而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不但非得更远,也可以搭载更多的货物或武器。
所以超临界机翼一出现,就受到欧美航空巨头的追捧,尤其是民航领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