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这东西哪儿来的? (第2/3页)
安溪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的意见可行,正所谓集中力量办法事儿,电传飞控是国内航空业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领域,怎么集中都不为过。
于是一纸令下,飞行机械研究所近七成的骨干被抽调北上,留下的三成虽然还挂着飞行机械研究所,但大多都是刚进入研究所没几年的新人,科研能力下降严重.
若如此还没什么,更关键的是,由于上级集中办大事的方针,科研经费也开始向北方的飞行控制研究所倾斜,要知道国家在飞行控制这块每年的经费就固定那么多,这一倾斜就造成飞行机械研究所经费短缺,一些正在研究的项目不得不因此被裁撤,下马。
无奈之下接手这个烂摊子的郭晓波不得不四处拉项目,以便为此飞行机械研究所的正常运转,好在他的资历高,人脉足,认识不少参与十号工程的技术专家,好说歹说弄来了一个电传操纵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项目核心便是论证十号工程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应用电传操纵系统后对十号飞机机动性的影响。
是的,整个研究项目就是个纯理论性质的一般性研究,因为十号工程真正的电传操纵系统是部委指定的北方飞行控制研究所,哪里才是电传操控正经八百的研制单位。
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为此不喝酒的郭晓波醉了整整一天,然后就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星期。
出院后即没去找老相识去吵,也没跟上级领导去闹,只是回到研究所,把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所内人员全都召集过来说了一句话:“我们也是高飞控的,别人能做电传操纵,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从今天开始,除了理论我们也搞试验性研究!”
一句话让下面的年轻的技术员们热血沸腾,于是飞行机械研究所便以一种哀兵出征的方式,踏上了电传飞控的研制之路。
成功,跻身前沿,荣誉满身;失败,资源耗尽,关门大吉。
然而口号喊得响,不等于事情就做的漂亮,尽管飞行机械研究所是一支哀兵,可面对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他们再哀也是毫无办法。
以至于长达一年的时间半点儿进展都没有,为此郭晓波不得不全国各地的跑,找样品,找数据,找材料,甚至是舍着老脸跑到北方的飞行控制研究所去偷师。
结果发现,北方的飞行控制研究所在大批资金,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投入下,进展得也不顺利,这才让郭晓波不忿的心稍稍平复了不少,于是便更加积极的奔走。
当然绝大多数是失败的,可郭晓波不在乎,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