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氨工厂在大顺全面铺开的工业化水平,这个显然也不现实——由是,得出迁民东进垦殖,是此时来看最现实的、也是相对来说最容易实现的。
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虽然也很难,比之让大顺短时间内搓到人均一战爆发时德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是简单一些。
要是没有殖民地、没有扶桑南大洋的土地,想要发展大工业,按照【大工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把全部农村,纳入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的生产】的思路,那就只能是以某种方式,让农村强制性地提供大量的有交换价值的产品。
道理就这么个道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国各地情况不同,便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下。
好比说人家说的道理,是某个植物只能在25度以上的气温存活。北方扣了一堆大盆,结果你在南洋热带也扣一堆大棚,那就纯粹脑子有问题了。
当然,这不是说实学或者说科学,就没用,或者说就是椟,不是珠。
而是说,哪怕后世玩游戏,你学个技能,还得有个熟练度、还得砍木桩把熟练度刷上去。大顺现在手搓个发电机是一点问题没有、基础理论上也知道空气中有氮气理论上可以无限合成肥料,但距离应用和工业化生产,还早呢。
那么在这个期间,大顺的几亿人、尤其是几亿农村的人口,是不是人?可不可以过上百十亩地一群牛、老婆不纺织卖车包米去买布的日子?
要是大顺没打赢一战、或者刘玉没想办法在阿拉巴契亚山画线,那指定是不可能的。变不出来地,之前已经说了,按照《宅地法》的标准,大顺需要520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全地球也未必有这么多吧。
问题是大顺打赢了一战、刘玉也在北美埋了毛皮贩子和欧洲垦殖者的矛盾,并用人参贸易让法国毛皮人参贩子当了“龙虎将军”在前线抗住了新教徒农民的西进。
大东进运动,即便刨除掉显学一派的“工业主义”思维,即便只是大顺传统的农民耕作耕者有田的思路,也是得到了普遍认可的。
而工商业发展,或者说工业主义思维,本身就是大顺实学派的底色。
包括说,现在于今来雨轩争论的“通儒社”内激进年轻人的两派,分歧也不在于工业、工商业的未来。
分歧只在于,要不要搞的这么激进,搞均田这种极为暴力的手段。
可不可以柔和一点,继续加大子口钞关,让各州府为中心,延续原本的手工业基础,在大顺形成一种星罗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