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北面部署 (第2/5页)
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诞下任何子女,一时间他更加不解,大帅这匆匆忙忙的交代是什么意思?
难道意思是说如果董氏被契丹人霸占生有子女,也要一并解救。
奈何大帅已经南下,他无法问清楚。
此举却令军中将领颇为感动,大帅为他的心腹爱将赎回家人,居然愿意用辽国南京留守那样的人人物去交换,要知道南京留守可是辽国大官,抓获这样的人是何等大功。
........
而几天后,带着圣旨的兵部侍郎陶谷也慢慢悠悠来到军中,带来要求撤军的圣旨。
此番旨意到来了解内情的人并不震惊,如郭廷谓和闾丘仲卿,但其他诸将,如赵匡胤、王全斌等在听到官家病重,要求大军撤回时十分震惊,同时态度也立即有了变化。
就算他们再不聪明,此时也该察觉到当初大帅为何提前消失,大帅以退到南面主持善后为由南下的,不过随着官家病重的消息传来,这种说法已经瞒不住军中的聪明人。
这几天来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郭廷谓发现每天早晚越来越多的将领开始向他汇报手下军队的情况,议事的时候也没人大呼小叫。
赵匡胤、王全斌之类的老将也更加听从他的号令了,这种感觉令他十分痛快,得意,而这些都因为他是大帅身边的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现在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心里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了更多的野心和抱负,有时甚至会去想想那些原本没想过的美好未来。
对于南下大帅会做到何种地步,郭廷谓并不知道,但他觉得大帅是一个步步为营的人,不会走到最后那一步,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重进,张永德还率大军在北。
如果李重进还在淮南,没有率禁军大军在外,那事情会更加有利,毫无悬念。
但这毫无办法,官家病倒得太过意外,偏偏官家病倒时,大军全部在外。
禁军最难的就是如何调军出城,只有官家诏令,枢密院的命令将领才能有权调兵,枢密院能调兵却不能带兵,将领能带兵却无权调动军队。
所以如果没有打仗,禁军都在大梁,各将领威胁没有那么大,但这次大军已经出发,军权已经在各领军大将手中。
如果李重进还在淮南,根本无需担心,偏偏现在他带大军在外,军权还在手中。
这并不是个完美的时机,如果等到战争全部结束,李重进交解兵权,恢复淮南节度使的职责回到淮南时,那么很多顾忌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