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无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汽车一路向北,德胜门、马甸、祁家豁子;再向北到北沙滩,清河、西三旗、回龙观、二拨子;然后才到朱辛庄。穿过一条长长的路,学校大门就在眼前了。
北平电影学院于1950年建立,当时在北平东城区的石老娘胡同;50年代中期,学院迁址到hd区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集团所在地。
太祖当时指出:农业大学办在城里,岂不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情?于是,1969年,北平农业劳动大学全校师生下放到城郊各县务农和教学。偌大的一个校园,四壁空空,楼门上锁,只留下一个人数不多的留守组,看管这一片座落在田野上的楼群。
1970年,江卿想办一座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那样的艺术大学,为她的“样板团”输送后备力量。决定将音乐、戏曲、舞蹈、电影的教学都集中起来,既要学艺,又要劳动,名称叫“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在僚属们的介绍下,她驱车京郊,选中了农学院的校舍,便下令大兴土木,将原有楼房格局,改建成为舞蹈排练厅、表演教室,又在果园旁新修了十多间单人琴房,准备音乐学院把钢琴从城里搬来。还兴建了两座电影摄影棚,让电影学院学生在此实习。于是,四所艺术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北平舞蹈学院、北平戏曲学校和北平电影学院,奉命迁址,来到朱辛庄办学。
可惜70年代的北平不是40年代的边区延安,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庄园里,音乐、戏曲和舞蹈学校的学生们一天也耽不下去。这些孩子们,陶醉在江卿的“样板戏”甜梦里,怎么受得了在寂静的田野上苦度春秋。于是,江卿的亲信于会泳、钱浩亮、刘庆棠,纷纷诉苦,要求搬回城里。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批准,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各自回到了城里的原有校址,独独留下了北平电影学院一家,在此坚守寒窑。
北平电影学院的大门,坐北向南,挂有教师用毛笔写的“北平电影学院”六个字,其中,“影”字是一个简写体,由一个“井”字和三撇组成,牌子很小,已经发黄了,挂在大门口,没有装饰效果,只有提示的意义。北电校园没有围墙,全是铁丝网,看上去跟集中营似的。铁丝网的尽头就是大门,是两扇破旧的大门。穿过大门后,窄窄小道的两旁全是草;而学校大楼也不例外,一幅年久失修的样子,简直是拍恐怖片的理想场所。
新生们大多对大学抱有美好的想象,在他们的想象中,一进大门,会有一条又宽又直的大道对着教学楼,那是特别宏伟的一幢教学楼,就像市中心的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