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蛇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保留常备兵力,只保留国王卫队及扈从一千八百人,国家防务由华夏国驻军负责,各地大名只要尊奉倭国国王和华夏上国,即可享受和华夏正常贸易的待遇,并得到华夏皇帝的册封,永镇藩地。
能保留权利,又能享受贸易带来的优厚利润,倭国各地大名自然感恩戴德,他们本就尊崇强者,故对华夏是愈加崇拜。
为了稳定倭国,李兴之又令尚可喜为倭国驻防大臣,统领本镇驻守京都,水师第一镇副将潘学忠为倭国海防大臣,领舟师五百,驻守东京湾,并规定驻倭大臣每三年移镇一次。
尚可喜和潘学忠大喜过望,倭国的环境较之国内虽然有一定的差距,可倭国的女人却比国内的要开放的多,再加上遍地的金银,自己在这里,可是太上皇的存在,别说驻防三年,就是驻防一辈子,他们也愿意。
圣武三年,皇后朱淑妮终于诞下皇子,群臣汹汹,李兴之遂立皇长子李明义为太子,并宣布于本年开设恩科,以庆祝皇子诞生。
只不过此次恩科,朝廷不光开设了文武举,还增设了算术、工匠技艺、武器制造、农事等分科,并规定不光天下的士子可以参加,有其他特长的农家子弟、工匠子弟甚至通晓西夷的普通百姓都能参加。
为确保此次恩科的举行,锦衣卫缇骑四出,对地方官府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并在各县、府、省等考场实施戒严,以求为国举才。
同时朝廷还下旨于各府、县开设讲武堂,凡七岁至十四岁适龄子弟无论贫贱,必须入学,所用之学费,由朝廷承担。
圣武四年,华夏帝国以福建水师为主力征伐大员,郑芝龙之子郑森在此战中大放异彩,于澎湖击败荷兰水师主力,于当年八月攻破荷兰据点赤嵌城。
李兴之闻得大员收复,亦是喜不自胜,赐郑森为国姓,改名为成功,加封为东宁侯,并着其驻守大员,整训水陆军马,攻略南洋。
圣武六年,西宁侯李定国攻入缅甸,迫使缅甸国王莽白向华夏帝国称臣,设立缅甸宣慰司,同年乌司藏宣慰司请求内附,至此前明版图尽复。
内政方面,随着盐铁改制和矿税改制的政策推广,以及登州市舶司和苏松市舶司以及泉州市舶司的设立,朝廷的岁入由明末的两百万两暴增至四千万两,李兴之即宣布免除自秦汉以来的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清查田亩,按每户人口重新划分土地,并宣布凡所产之粮食按十五交一的基数上缴朝廷,朝廷当按市价补偿之。
“李皇帝、不纳粮,收粮还给银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