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青春属于蓝白色 (第2/8页)
给您添蘑菇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云来到实验台前,迫不及待地搓了搓手。
终于,能碰一碰顶级设备了。
很多东西,他以前都是用过的,只是没想到科研实验室还可以更高级。
拿液体处理来说,比赛的时候都是用滴管和量杯来处理,最高端也就是水浴蒸馏什么的了。
但在这里,如果你足够事儿逼的话,量取液体是可以用神奇的移液器的。
这东西长得像手持扫码器一样,你可以在面板上调整让它取多少液体,放多少液体,下方还有一排滴管,可以同时多管操作。
既省事儿又精准,再也不用怕屎宝儿那样取液“一捏准”的怪物了。
坏消息是,这个印有therfisherscientific的小玩意儿,一个就要三万多。
算了,还是继续用橡胶试管吧……
与沈一云协同制备的过程中,李峥也算是初窥了科学研究的一角儿。
他之前的话并不是瞎哔哔,胡增武团队确实搞了十年光伏研究了。
确切来说,是有机光伏电池,太阳能电站用的那种。
即便是外行也知道,太阳能发电的难点不在“取”,而在“存”。
换言之,电池的效率与成本才是重中之重。
长久以来,市场的主流一直是以硅基电池为主的无机电池,效率尚可,但造价昂贵。
有机电池则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其造价是无机电池的10%到20%,但光电转化效率也同样低得可怜。
于是,胡增武课题组在十年前就锁定了“有机光伏电池”这个方向,与多所院校和科学中心合作,用了10年的时间,将有机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了无机的70%,顺便又压缩了40%的成本。
时至今日,我国在这个领域已是国际领先水平,有机电池距离商用仅一步之遥。
这就是科研人员,他们走在街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头发稀少的大叔罢了。
只有在大多数人完全不懂的领域,完全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才真真正正的发光。
直到他们的成果,以方便廉价的方式送到人们面前,人们或许都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
如果说太阳能发电多少能理解一些的话,具体到李峥现在要做的实验,那就不可能理解了——
他和沈一云正在改变y受体边缘的烷基的长度,只为增强其千分之几的“导电性”。
说得再直白一些。
y受体,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