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考虑到项目的审核人员、内部的研究人员,不可能都像是陶哲轩一样,是站在数学研究领域金字塔的人物,对于数字压缩技术的数学理论,了解也不会太深入,就需要在理解难度比较高的地方,适当的做一些注解。
做注解的工作占用的时间反倒是比较多。
赵奕对理论整体是非常理解的,但因为做研究使用的是因果思维,好多地方他觉得,一下子就理解了,但转换到逻辑思维后,就感觉有些想不太通。
他干脆把很多小段的内容,全部都做上了注解。
这个工作倒是不消耗脑力,但非常的消耗时间。
赵奕又开始闭门不出了。
于此同时。
燕华大学副校长唐容修牵头,联合贺明成、刘光佐、周立等教授,还包括水木大学、首都大学以及科学院的几个教授、院士,一起给国家教育总局提交了一份有关‘提升赵奕的职称评级’的申请报告。
在国家现有的体制下,研究人员想要提升职称,就需要成果、资历、评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赵奕是四级的正教授,再想往上提升也同样需要参与体制内部的竞争、评选。
赵奕几乎没有资历可言,他有的就只是成果,想短期提升职称是不可能的。
但是,特殊人才、特殊对待!
一大堆的院士、教授一起打申请,再加上赵奕刚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申请上去以后,教育总局内部都召开了小会,很快就全票通过了审核内容。
仅仅花了三天时间,赵奕的职称就升到了二级教授。
二级教授是院士下的最高级别,有些刚评选出来的院士,也不过就是二级职称,而院士就不是教育总局能决定的了。
国内的院士要比国外很多国家的院士有价值的多。
国内的院士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是通过每两年一次的增选评定的,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学术圈子里的选举。
不管学术成就有多高,想要成为院士,都必须是在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中提升。
目前国内拥有五百多名院士,其中绝大部分院士的年纪,都是在50岁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65岁以上,极少数处在50以下年龄段,最低年龄也超过45岁。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说,国内评院士拼的是资历。
确实如此……
哪怕是在学术圈子里,都有很多人对此诟病,但针对赵奕来说,他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