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唐诗宋词 (第5/6页)
万里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
“八步,九步,十步……”
声音从高亢激动,到有气无力,你他妈的是有病吗,既然走七步出不来诗,老实站着不好吗?瞎溜达什么?
到第二十步,高秀才一下子站住了,众人也提起了精神头。
“夜读诗书三百篇,
此生不得到长安。
只恨江南春常在,
谁信十年窗下寒。”
全场一片哗然,赞叹,欢呼声响成一片。萧风也默默点头。盛名之下,确有其才。
这首诗,把江
南士子的愤懑,不平,写得淋漓尽致,题目扣得也好,二十步成诗,才思也算够快的了。
只恨江南春常在,谁信十年窗下寒。看来他也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
我的读书环境是好,可并不代表我不努力,不用功啊,凭什么我不能和北方士子公平一战呢?
萧风唯有苦笑,这事儿,是不可解的,别说今天解不了,多少年之后也解不了,唯有努力而已。
“大人,请赐教!”
萧风深吸一口气,我现场作一首也未必会输给你,只是今天这一战,无所谓公平,我必须大胜。
我必须把江南士子的士气打下去,才能维持南北的平衡,和大明的安稳,我要对得起师兄,对得起天下,就只能对不起你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没人说话,每个人都被震住了。这是什么速度啊,萧风虽然是坐着的,但如果站起来走,绝对超不过三步啊!
速度只是其次,这诗句……太震撼了。你不是觉得科举对人才不公平吗?可谁规定科举就是人才的唯一出路呢?
在此之前,几乎没人想过,科举之外还有人才,除了那些靠命拼上去的大头兵,否则就连将军都要走武科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萧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难道他是想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如果是那样,南北科举之争确实就没有任何
意义了呀!
读书人都在默默地揣测着萧风的诗,没读过书的老百姓想不到那么深,但从直觉上,都能感觉出萧风这首诗绝对是碾压了高秀才。
“唉,高秀才这未免有点不自量力了,你没听说过,现在在各州府大堂悬挂的那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