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篝火高歌 (第3/6页)
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此告诫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要保持本心。
致辞过后,方才上酒上肉。
古代并没有未成年人的说法,以没有小孩不能喝酒的规矩。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这个时代的酒度数不高,只要不像李白那样,一言不合就拿着酒壶往嘴里倒的那种喝法,不太会喝醉酒。
宴会饮酒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巧,故而没有禁酒一说。
酒宴的活动是学生们自己报名参加的。
这个时代就讲究多才多艺,吹拉弹唱。
李元瑷看得津津有味。
团体项目最后一环节几乎都是固定的。
秦王破阵乐。
没有秦王破阵乐的宴席,在这个时代都不算是宴席。
毕竟主旋律,这玩意不只是现代有。
古代也有,李世民费尽心机弄出这一首传唱神曲,不就是为了让天下人吹捧赞美他?
也不得不说,秦王破阵乐确实经典。
这就如老秦人喊的“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一样。
秦王破阵乐就是大唐王朝的象征,国歌。
象征着唐王朝一往无前,举目无敌的气魄。
李元瑷每一次听,都会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
秦王破阵乐结束,才是李元瑷最期待的环节。
敬酒高歌。
隋唐两朝,歌舞大兴。
能歌善舞并非是歌姬的事,真正的雅士不只要懂得吃喝评论,关键的时候还得能跳能唱。
宴席上根据不一样的场合,酒不是随便可以敬的。
这种隶属于文士宴会,敬酒必须唱歌。
唱不来哼两句也行,但是你要是不唱,那就是弟弟,就算不赶你下席,也没有资格举杯喝酒,更加不会有人理睬你了。
除非你把歌给补上。
在宴会上,看着别人喝酒说笑,自己却跟木头人一样,哪得多难受。
一个即将从国子监毕业的学生,举杯遥敬孔志元道:“夫子,学生再过一月,即离校远去荆襄述职。此去山高路远,不知能否再见。夫子可满饮此杯,再为学生歌一曲否?”
孔志元见惯了大世面,豪爽的将酒一饮而尽,道:“你叫我夫子,我送你一首《羔裘》。”
他说着轻敲着碗沿,高歌而起:“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