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志愿兵 (第2/4页)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籁书屋www.qdfangd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有机会授武职。
朝廷特别放开了许多招兵限制,工匠和商人之子也能报名参军,许多部曲也可参军。朝廷发给武器装备,把这些募集的志愿兵组成了一支支预备军,发往几个战场。
连栓子和柱子都想去。
张超躺在床上,喝着盐水,听着两个年青人那有些期待的请求,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倒不是说两人爱国,而是这次参战机会,是他们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两人都是张家的部曲,还良民都还不是,正常情况下,三年一检选府兵,他们根本没有资格。
读书年纪也晚了,他们也读不起,就算读了书,以他们的身份也考不了科举。
之前朝廷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张超就是主考官,总共录取了大约有三百人吧。
听起来似乎很多,可实际上,这三百多人是五十多科的总录取人数,什么童子试、道举试、医举试、明字明算明法等等。
真正正式的科,秀才、明经、进士三科,秀才只录了一人,明经录了十个,进士录了四个。
那个秀才就是孙伏伽。
其余的这十个明经,有九个是来自于大唐各大名门士族,四个进士更是都是五姓子。唯一一个不是名门的那个明经,还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孙伏伽这个秀才,和其它十几人参加了随后的吏部试,又有四个没得到授官,因为年龄、相貌、出身等问题被刷下去了,十一个授了官,孙伏伽授了个正八,四个进士授了从八,那六个明经只授了正九品。
至于其它的那几百个,都没官做,只是补充到各部衙等做了吏员而已。
而且这次科举考试,张超看来完全就是乱来的。
有一半都不是看成绩录取的,是看名声、看出身。
这样的科举,栓子他们是一辈子都没机会的。就算是白鹿书院的那些平民学生,以后书读的好了,得到荐举参加科举,可以这种科举制度,他们百个里有一个能够考中就算了不起了。
不讲成绩,不讲公平的科举,寒门子弟机会太少了,除了这个制度能变。
栓子和柱子都是年轻人,十多岁的年轻人跟着张超身边,也算是开了眼,见过许多世面的。他们并不甘愿做一辈子的长随,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良民,甚至挣个出身。有房有田,甚至有个勋职。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兵打仗了。
平时还没这机会,这次招募志愿兵,是他们难得的机会。